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。
示例
3 > 2 (真命题)
1 + 1 = 3 (假命题)
全称量词:∀,表示"对所有"
存在量词:∃,表示"存在"
∀x ∈ ℝ, x² ≥ 0
∃x ∈ ℤ, x + 1 = 0
否定规则:
¬∀x P(x) ⇔ ∃x ¬P(x)
¬∃x P(x) ⇔ ∀x ¬P(x)
"不是所有鸟都会飞" ⇔ "存在不会飞的鸟"
"不存在完美的人" ⇔ "所有人都不完美"
若p ⇒ q为真,则p是q的充分条件。
记忆:"有它就行"
"x > 2" 是 "x > 1" 的充分条件
"下雨" 是 "地湿" 的充分条件
若p ⇒ q为真,则q是p的必要条件。
记忆:"没它不行"
"x > 1" 是 "x > 2" 的必要条件
"地湿" 是 "下雨" 的必要条件
若p ⇔ q为真,则p与q互为充要条件。
"三角形等边" ⇔ "三角形等角"
"x² = 1" ⇔ "x = 1 或 x = -1"
命题p ⇒ q的逆否命题是¬q ⇒ ¬p
性质:与原命题同真同假
原命题:如果下雨,那么地湿
逆否命题:如果地不湿,那么没下雨